一九六五年四月七日至二十七日,一九六五年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在我市举行。参加这次比赛的有:陕西、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甘肃、北京、山西八个省、市的十五个代表队。这是解放以来在我市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体育活动。
从一九六五年起,全市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足球运动,受到来同检查工作的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的赞誉。《中国体育报》头版撰文称赞大同市是全国十六个开展足球运动较好的城市之一,为此我市定为山西省足球重点城市。
一九七三年五月六日至二十日,一九七三年全国青年足球赛第一阶段(大同赛区)在我市举行。大同市委第一副书记姚静为赛区组委会主任。参加比赛的有上海、天津、山东、山西、江苏、贵州、吉林二队和大同共八支青年足球队。天津青年队以七战七胜的成绩获得冠军,大同青年队不计名次。
一九七八年六月一日至二十四日,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第一循环第二阶段比赛在我市举行。大同市委副书记王志任组委会书记。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六日,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分区赛在大同举行。参加这个赛区的有湖南、青海、陕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吉林、石家庄、山西等十二支女子足球队。由我市的女子足球队组建的山西队获得冠军,并获得精神文明运动奖。这次比赛期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拍了一个长达十分钟的纪录片。
一九八五年五月三日,我市足球队在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南通赛区获第二名,同年十月代表山西在杭州参加决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山西大学和山西师大体育系,女子足球作为一种介绍性项目开设了课程,但没有正式的女子足球队。
1978年,在大同的铁2中、铁3中及12中等几所学校中率先开展女子足球运动。
1979年11月,由大同市第12中学体育教师耿生财牵头,组建起山西第一支女子足球队,18名队员平均年龄不到16岁。在该校带动下,大同市有近10所学校成立了女子足球队,12中在大同市首届女子足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1年8月,以大同12中为主体的大同市女子足球队,由领队李栋,教练耿生财带领,参加了在云南楚雄举行的首次全国6省市女子足球邀请赛,分别以2:0胜贵阳和西安队,13:0胜红河队,8:0胜渡口队,0:1负于楚雄队,获得冠军,新华社、《体育报》等以“技术均匀,控球能力强,后防稳固,突破迅速,战术运用合理”及“头球尤为突出,颇具威胁”等给了高度的评价,前卫王喜梅,中卫王英花,前锋郭丽君被评为最佳阵容,王喜梅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1982年6月,大同市体委和教育局,借助楚雄比赛的胜利,以12中为龙头,补充4中、9中、水泥厂及柴油机厂中学的部分队员,正式成立了大同市女子足球队,由于大海、叶永发、耿生财指教,同年7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获第3名,王喜梅被《体育报》、《足球报》联合选入最佳阵容。同年10月,全队又集中到大同市体校训练,成为市业余体校队,由乔都利和樊铭任教练。
1983年初,该队代表山西参加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获第4名,同年7月参加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获得第5名,乔月枝被大会评为优秀运动员和最佳阵容人选,郭丽君以进7球的成绩获最佳射手奖。
1984年1月,乔月枝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7月,中国足球协会正式举办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全国36支女子足球队参加了这次比赛,大同女队代表山西在大同赛区的十二支劲旅参赛,再度夺魁。9月,在南京举行的决赛中获得第7名。
1985年1月,该队正式转为女子专业足球队,直接代表山西参加全国性比赛,仍由乔都利、樊铭担任教练,队员有21人。6月,国家体委派该队在天津迎战来访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女子足球队,以0:0握手言和。同年10月,在全国“雪花杯”女子足球锦标赛中,大同队获第11名。
1986年6月,大同队代表山西参加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列蚌埠赛区第4名,10月在决赛中排全国第11名。
1988年7月,山西派出大同和太原两支队伍参加在大庆和杭州举行的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分别列赛区第4和第5名,均未取得出线资格。
大同女子足球队从成立到1990年,先后有21人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但由于山西女子足球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运动体制和单纯追求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女子足球运动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局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