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郭靖对“守卫襄阳”一事的态度,当年他对杨过说出这句话时,其实就已经有了战死的决心,同时也证明他早已预见了自己的未来,而他身边的黄蓉自然看得比他更加通透。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郭靖夫妇作为襄阳城的精神领袖,他们自然无法弃城逃跑,但他们的子女却能够作为“火种”存活下去,他们就是郭靖夫妇“精神”的延续,只要郭靖的“精神”尚存,就有希望。

所以郭靖夫妇策划了“倚天屠龙计划”,分别由郭襄与郭破虏掌管倚天剑与屠龙刀,但金庸为何会赋予这二人截然不同的结局?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句话在《倚天屠龙记》正篇故事发生的时代被广为流传,且不知是谁放出的这消息,至少当年郭靖夫妇在谋划这个计划时,一定不会放出这段传言。

当时他们二人的安排十分合理,直接跳过了郭芙,将刀剑交给了年龄较小的两个子女。

“郭大侠夫妇铸成一刀一剑之后,将宝刀授给儿子郭公破虏,宝剑传给本派郭祖师。郭祖师另有个姊姊,叫做郭芙,但她生性鲁莽暴躁,因此郭大侠夫妇没将刀剑传给她。”

从《神雕侠侣》的剧情来看,郭破虏是个十分听话的孩子,且不说他武功水平如何,至少对父母唯命是从,是执行任务的最佳人选,而郭襄虽然性格古怪,行事风格与外公黄老邪有几分相似,还因为私自出行而被金轮法王抓去当人质,但她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天赋不俗,这一点从她闯少林时的表现以及他后来自创峨眉派的表现就能看出来,郭靖夫妇都是人中龙凤,他们自然也早就察觉到了小女儿的天赋。

因此郭靖夫妇最初的安排是十分合理的,同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也已经是最优解了,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尽管金庸没有将郭靖夫妇战死到郭破虏、郭襄执行倚天屠龙计划这段故事直观地呈现出来,但在《倚天屠龙记》中,他还是以回忆的形式提到了此事。

书中是这么说的:“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郭公破虏青年殉国,没有传人,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她老人家生前曾竭尽心力,寻访屠龙宝刀,始终没成功。”

他明明肩负着保管屠龙刀的任务,又怎么可能继续留在襄阳?哪怕他自己意气用事,想要与父母同生共死,那聪明的黄蓉也绝对不会容忍他的任性,一定会劝他以大局为重,郭襄远在西川,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她心系杨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肩负保管倚天剑的任务,不可以留在襄阳,反倒是郭破虏战死襄阳一事很可疑。

其次,金庸强调了,郭破虏死后,知晓倚天屠龙计划的人就只剩下郭襄了,既然如此,武林中又如何会流传起那二十四字传言呢?总不至于是郭襄自己放出传言,因为她完全没有动机。

所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郭破虏主动弃刀,造成自己“已死”的假象,毕竟兵荒马乱,谁知道哪具尸体是郭破虏的?而传言也是他放出去的,或许是他良心未泯,有心寻回屠龙刀,所以想借助传言引群雄抢刀,继而让屠龙刀重现天日,他才好将宝刀夺回。

但大错已铸成,即便寻回屠龙刀,他又该以什么身份示人?他一步错步步错,里外不是人,于是只好以另外一个身份苟活于世。

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连载版的金庸故事中,有不少主角都学过降龙十八掌,比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他就从天镜大师那儿继承了降龙十八掌,至于《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那就不用多说了,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二人将降龙十八掌的强大烙印在读者心中。

所以在金庸看来,这降龙十八掌或许早已有了不同的意义,比如它是“主角专属神功”,当年的杨过是因为断了一臂,不适合修炼这掌法,但张无忌则身体健全,他完全可以继承这套掌法,但他该从何学起?

难道又让他与丐帮产生交集?这样的人设未免与郭靖、萧峰等人有太多雷同之处,于是他十分巧妙的安排了一位江湖隐士传下神功。

那江湖隐士并没有直接传功给张无忌,而是先传功谢逊,继而由谢逊传功张无忌。

书中是这么说的:“‘神雕大侠’杨过虽是郭靖的子侄辈,但他断了一臂,已不能学这路必须双手齐使的掌法……义父跟我说,他只会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隐士学的,但他总觉得其中的变化有点不大对头,想是其中真正奥秘之处,那位隐士也是没有体会到。”

金庸不仅在此时表达了对杨过不能学降龙十八掌的遗憾,同时也让张无忌继承掌法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而那位隐士的身份也与郭破虏完全吻合,因为只有郭靖家族的人才有可能接触到三掌以上的降龙十八掌,同时郭破虏从未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因此他学艺不精也完全合理。

所以这即是郭襄可以活下来,郭破虏却必须要被“写死”的原因,他若不“假死”,以另一个身份存活于世,便无法名正言顺地将降龙十八掌传到张无忌手中。

有人问金庸的故事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在笔者看来,本文提到的这个细节就是最好的回答,哪怕是一些细节也能传达巨量的信息,让故事能够逻辑自洽,或许这就是金庸成功的原因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